人們常說:“年紀大,機器壞?!背松眢w機能之外,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記憶力。隨著年齡漸長,腦袋開始糊涂,有些事情就是想不起來。我在很多年前已經(jīng)隨身帶備記事簿,不單記著每天的工作行程,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,例如理發(fā)、到銀行存款,以至到超級市場購物,我都會簡單地寫在記事簿,以便自己追尋記憶。雖然近年已將智能手機作為通訊及記事用途,但我仍然保留記事簿,以防手機沒電的時候作為后備。
現(xiàn)在我開始明白長者們?yōu)槭裁捶彩露家獙懴拢蝗晦D眼便會忘記??墒切『⒆踊蚰贻p人卻不好用這方法,必須要好好運用自己的腦袋才對啊。我的兒子就是一個極端例子,他對某些事情具有很強的記憶力,例如鐵路車站,以至一些書本內容,他只需要看一兩遍便會牢記在心。可是對于其他日常事情,他總是心不在焉,瞬間忘記。
我記得多年前在報章讀過一種方法,可以幫助記憶,于是我便同樣教導兒子:將當天有需要記住的事情歸納成為“三件事”,這些事情之間最好有潛在聯(lián)系,然后就將這個“三件事”的符號記在心頭。一件事本身難以連系;超過三件事便會過度復雜。所謂“事不過三”,將三件事放在同一籃子便恰到好處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今天去超市必需要買:雞蛋、果醬、牛油。出門前就記住“三件事”的符號,那么去到超市便屈指數(shù)數(shù),內容便會自然地涌上心頭。于是我教導兒子今天放學要優(yōu)先完成三樣家課:中文、數(shù)學、地理,即使還要再做其他功課,屆時亦會容易勾起記憶。如此類推,我要求他外出時記住要帶:手機、錢包、鑰匙,每當他出門時便會數(shù)一數(shù)身上物品是否齊備三件物品,萬無一失。
我的人生若能繼續(xù)記住三件事,必然是:好好愛護家人、珍惜當下香港,以及盡看各類文藝節(jié)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