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大年初五(二月二日)中午,內地電影春節(jié)檔票房已經突破六十五億人民幣。但平心而論,春節(jié)檔電影的質量卻并不令人滿意,要我說,蛇年最強“春節(jié)檔”的桂冠應該頒給一個缺席了多年的“老朋友”──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。
小時候,春晚引領全中國的視聽潮流,是審美的領導者和流行語制造者。長大之后,網絡大潮撲面而來,春晚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甩下了,有些節(jié)目說著自以為流行其實已經out的網絡流行語。
今年的春晚不同了。最直觀的改變,在于內容和形式上審美的全面升級。往年最被詬病的語言類節(jié)目,也就是相聲、小品類節(jié)目不再拘泥于“包餃子”,真正還原了“好笑”的基本步。而舞蹈和歌曲成為了整臺晚會的“審美擔當”,《喜上枝頭》和《伊人》兩個舞蹈,真可謂登峰造極的中式美學集中呈現。
連每年的“指定動作”,晚會最后的大合唱《難忘今宵》,今年也給了觀眾一個大大的驚喜─這首從一九八四年第二屆春晚就開始一直傳唱到今天的曲子,今年被改編加上了京劇唱腔的旋律,戲腔一出,清麗空靈,是“守正”和“創(chuàng)新”的完美結合。
Bilibili上,已經有一點七億次播放,四十八點八萬條彈幕的春晚,已經不止是一臺晚會,而是國泰民安的一場具象化呈現,是全球華人的一次“天涯共此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