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大理大學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多維度協(xié)同發(fā)力,立足科學育人、智力支持、示范引領,為大思政課建設探索出一條特色融合之路。
大理大學夯實課堂主陣地,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、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一體化平臺,實施《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(地、市、盟)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》,形成了一批可推廣的教學典型案例和教學成果。
立足講好滇西地區(qū)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故事,大理大學依托建設于古城校區(qū)的大理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及“石榴籽講解團”,以“學生骨干宣講法”為創(chuàng)新模式,以“行走的思政課”為載體,打造思政課實踐教學示范品牌。
“生態(tài)文明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、鄉(xiāng)村振興都是理論宣講中要涉及的內容。想要讓不同專業(yè)的同學愛聽、聽懂,我們就要下功夫把故事講得生動。”大理大學碩士研究生鄭朋娟說。
“有的同學會在宣講時配一首大理本地的傳統(tǒng)音樂,也會模仿當?shù)卮迕竦恼f話語氣,再把理論知識融入其中,宣講就生動起來。”講解團骨干成員何夢思談到,講解團成員采用清晰明了的語言、生動形象的案例和“互聯(lián)網+宣講”的展示手段,讓有意義的理論變得有意思,讓有高度的宣講變得有溫度。
大理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自開館以來,各中小學組織學生通過歷史文物感知優(yōu)秀民族文化,增強思政教學的針對性、實效性。如今,主題教育館不僅成為大理大學開學第一課的重要平臺,也成為大理州各單位、基層黨組織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教育資源,開館以來已接待參觀者3萬余人次。
大理大學還成立了大理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協(xié)同創(chuàng)新中心,加強對不同學段思政課建設的統(tǒng)籌指導。“協(xié)同創(chuàng)新中心通過建立不同學校、不同學段思政課協(xié)調溝通制度,更好地發(fā)揮各學段的思政教育作用。我參加了備課研討、教學觀摩、相關講座等一系列學習,收獲很大。”大理市下關第三完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尹川梅說。
大理州大中小學深度挖掘地方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,以“生態(tài)文明建設”為主題,以蒼山洱海保護治理的生動實踐為例證,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(qū)創(chuàng)建的實踐為依托,開展“同上一堂思政課”教學展示和“同備一堂思政課”說課展示,以賽促教、以賽促建,大理州思政課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彰顯。
?。ㄓ浾?徐鑫雨 劉華東 通訊員 趙善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