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前副總統(tǒng)拜登/路透社
【大公報訊】綜合法新社、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衛(wèi)報》報道:美國民主黨初選3日迎來“超級星期二”大考,近日退選的“溫和派”參選人克洛布徹和布蒂吉格合力支持拜登,令這位上周末在南卡羅來納州大獲全勝的前副總統(tǒng)氣勢如虹。不過,其黨內最大對手佛蒙特州聯(lián)邦參議員桑德斯分別在兩大票倉加州和得州民調領先,仍未知誰將拔得頭籌。
參議員克洛布徹2日突然宣布結束大選之旅,成為繼億萬富翁斯泰爾和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前市長布蒂吉格之后,第三位近日退選的民主黨參選人??寺宀紡卦谀峡ㄖ莸某踹x表現(xiàn)欠佳,僅排名第六。退選消息公布后,她立即飛往得州達拉斯為拜登站臺。克洛布徹稱,如果民主黨想擊敗總統(tǒng)特朗普,團結至關重要,又指拜登能團結美國多種族人群,助民主黨人取得“大勝”。在同場競選集會上,曾在民主黨競選初期大放異彩的奧羅克也親自為拜登拉票,宣揚拜登是“唯一能擊敗特朗普的人”。
吁“團結”擊敗特朗普
數(shù)個小時后,于1日宣布退選的布蒂吉格也現(xiàn)身達拉斯。他在艾奧瓦和新罕布什爾表現(xiàn)亮眼,但因在非白人群體中影響力有限、連續(xù)折戟后止步。布蒂吉格表示,他參加總統(tǒng)選舉唯一目的是讓美國“團結起來打敗特朗普”,這個目標遠比自己當選總統(tǒng)重要,也是他現(xiàn)在支持拜登的原因。前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哈里.瑞德也公開表示支持拜登。
目前,民主黨內僅剩5名參選人,分別是拜登、桑德斯、前紐約市長彭博、馬薩諸塞州聯(lián)邦參議員沃倫和夏威夷州聯(lián)邦眾議員圖爾西.加巴德。
“超級星期二”歷來被視為參選人選情的重要“分水嶺”,但近日兩名民主黨主要參選人相繼宣布退選,并為拜登背書,令選情一波三折。分析認為,這個戲劇性轉折出現(xiàn)在激烈選戰(zhàn)的關鍵時刻,凸顯民主黨內部亟欲團結“溫和派”人選為拜登“讓路”,以對抗聲勢領先的“激進派”桑德斯,讓派系整合逐漸完成。
建制派欲拖延提名至7月
桑德斯的政策進步而左傾,其全民醫(yī)保、免除公立大學學費、提高最低工資、使用清潔能源等主張吸引了大量的美國草根和年輕群體的關注,在拉丁裔群體中也很受歡迎,但因政治傾向差異一直得不到黨內建制派的接受。
《紐約時報》報道,一批眾議院民主黨人去年年底集結,并召開數(shù)次“旨在促進團結”會議,考慮集體支持一位溫和派參選人。
他們分別與拜登、克洛布徹和布蒂吉格通電話,欲從中選出一人迎戰(zhàn)特朗普,但囿于分歧無法達成一致:有人在人選上左右為難,也有人擔心此舉將疏遠支持激進派的民主黨選民。
過去一個月中,桑德斯一路勢頭強勁,令充滿分歧的民主黨內部不得不團結起來。分析指,黨內建制派正尋求讓拜登持續(xù)與桑德斯爭奪選票。民主黨參選人獲得黨內提名,須贏得至少1991張黨代表人票。如果無人贏得大多數(shù),771名“超級黨代表”(superdelegates)將在7月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起關鍵作用。《紐時》訪問結果顯示,假如桑德斯僅贏得最多黨代表人票,卻未能過半,絕大多數(shù)超級黨代表都表示不會提名他。
目前,眾議院議長佩洛西、參議院少數(shù)黨領袖舒默和前總統(tǒng)奧巴馬等黨內大佬仍未表態(tài)支持哪位參選人,有影響力的團體和倡議組織要么保持沉默,要么支持多人,令選情前途莫測。
特朗普太右桑德斯太左 美“噩夢”未醒
圖: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/美聯(lián)社
據(jù)《經(jīng)濟學人》報道:美國總統(tǒng)選舉民主黨初選3日迎來“超級星期二”這一關鍵轉折點,外界預測“激進派”參議員桑德斯將通過加州、得州兩大票倉,進一步確立自己的優(yōu)勢?!督?jīng)濟學人》分析指,桑德斯將把美國從共和黨總統(tǒng)特朗普的噩夢中喚醒,然后陷入另一場噩夢當中。
報道稱,若美國最終不得不在特朗普和桑德斯中間二選一,兩個選項都糟糕透頂;桑德斯有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”的危險傾向,對于已被特朗普以仇恨攪亂的美國政界而言,他的參選只會令情況進一步惡化。
《經(jīng)濟學人》指出,桑德斯有著“眼里容不下一粒沙”的特質,認為美國資本主義強取豪奪,主張拿走公司20%股份、交由員工掌控,還提倡減少貧窮、全民醫(yī)保和大學免學費等,但提出的具體政策充斥極端,甚至自我矛盾。溫和派民主黨人擔心,這些政策將使桑德斯被貼上激進左派標簽,不僅無法戰(zhàn)勝特朗普,還會殃及民主黨地選。
美國的政治分化讓特朗普當初成為總統(tǒng)候選人,現(xiàn)在也在幫助桑德斯崛起。左派民主黨人認為桑德斯的革命主張令人心動,他們相信只要沒有新自由主義派的民主黨人阻撓,桑德斯就能夠坐上總統(tǒng)大位。因此,這些人憎惡民主黨內對手的程度,不亞于憎惡共和黨。部分民主黨人以“反正桑德斯承諾的大部分事情都無法辦到”為藉口自我安慰,但特朗普已用自己的第一任期向美國人證明,當權者有時候說得出做得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