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,歐洲瀰漫著一股焦慮情緒。在西邊,需要應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沖擊;而在東邊,則擔心中國通過“一帶一路”擴張勢力,尤其是在中東歐的深度布局,會影響歐洲的一體化進程。
中國多次強調,與中東歐的“16+1合作”不是封閉排他的小圈子,而是公開透明的大平臺。“16+1合作”堅持在中歐關系和歐盟法律法規(guī)框架下進行,有利于促進歐盟的均衡發(fā)展,也有利于歐盟的團結,是中歐關系的有益補充。實際上,16個中東歐國家中,有多達11個是歐盟成員國。因此,“16+1”合作是中歐關系的黏合劑,而非切割機。
中國與中東歐有密切相互需求。中東歐已成為中國完善全球產業(yè)布局的重點板塊,也是對接歐洲高端市場和先進產能的橋頭堡。而借助與中國的合作,中東歐同樣可改善過度依賴西歐經濟的結構缺陷。
借助“一帶一路”之下的互聯(lián)互通,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進展迅猛。中企連創(chuàng)多項紀錄,譬如“16+1”框架下的第一個跨國項目匈塞鐵路,黑山共和國第一條高速公路,克羅地亞“最大最重要”的基建項目佩列沙茨大橋。這位未來中歐陸??炀€建設,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將極大改善亞歐之間運輸通道,助推商品往來和經貿合作。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1.3萬列。這些都將令整個歐洲受益。
且在當前逆全球化抬頭的背景下,“16+1合作”符合全球化方向,有利于維護自由貿易體系。中東歐各國是“一帶一路”最早參與者也是受益者。去年中國與16國貿易額達到822.3億美元,同比增長21%。中企在16國投資超過100億美元。與16國緊密接壤的意大利,在西方發(fā)達國家中率先加入“一帶一路”,正是“一帶一路”在中東歐的成效所自然激發(fā)的外溢效應。
而此前中國與歐盟聯(lián)合聲明中強調,雙方將繼續(xù)推動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和歐盟歐亞互聯(lián)互通戰(zhàn)略、泛歐交通運輸網絡對接。可以預見,“一帶一路”對于跨區(qū)域要素的整合,對于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的結合,將為中歐合作帶來新動能,為歐洲一體化提供正能量。